努力載入中
清澈透明的水,代表水就乾淨???

清澈透明的水,代表水就乾淨???

文章目錄

為什麼自來水管清潔不可忽視?

看不見的隱患:水管內的污染累積,遠比你想的更可怕

我們每天打開水龍頭,看著清澈無色的自來水流出,總以為那是乾淨安全的象徵。但實際上,從自來水廠經過公共管線、住家自來水管線,最終到廚房、浴室水龍頭的那段路,可能早已暗藏污染風險。隨著時間以及每天不間斷的在使用,家中的自來水管道內部可能累積很多泥沙髒污、鐵鏽、沉積物及生物膜等污染物。這些物質不僅影響水質,還可能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,對家庭健康構成潛在威脅。

老舊管線:污染源的主因之一

想像一下,一根重複使用使用從未清洗過的「吸管」會有什麼樣的隱藏風險?

而許多使用鍍鋅鋼管或金屬材質水管的公共及家用住宅自來水管線,這些管線隨著時間會產生腐蝕,形成鐵鏽或沉積物剝落,流進我們日常飲用與洗滌的水中。根據「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碩士論文(2021)」指出,大台北地區屋齡 5 至 30 年間的住戶,檢測發現不鏽鋼管內部溶出之鐵離子含量,最高竟達飲用水標準的 32 倍,證實老舊管線對水質有明顯影響。

另外,根據「國立台灣大學,黃銅水錶於自來水中腐蝕之機制與鉛、銅、鋅釋出之評估2022)」指出,腐蝕對於住戶管線系統有很大的影響,可能會造成管線滲漏、管線堵塞以及管件微量物質的釋出。而社區水塔若未定期清洗,內部也可能累積泥沙、雜質與藻類,成為二次污染源。

資料來源:自來水管清洗:一根水管洗出這麼多顏色😱

地震與施工破壞:特殊地理風險加成

身為地震帶上的島嶼,台灣每年經歷大小地震可能達上萬次。當地震發生時,不僅建築物會受損,地下自來水管線也可能因地層變動導致斷裂、微滲漏或連接點鬆動。這些微小破口,讓原本封閉的供水系統有機會受到地下水、細菌、泥沙滲入,進而污染整條公共供水管道。

根據「自來水管線耐震設計與風險評估研究(經濟部水利署委託,2020)」指出,地震造成的地下管線損壞比例顯著,且容易在短時間內產生水質變異與供水中斷問題。此外,都市重劃區、大型建設或道路開挖施工,若未妥善預警與保護,也容易在不經意間造成地下管線破裂,導致污染進入了供水管道。

生物膜:細菌的「高級公寓」

如果裝水容器一段時間未清洗,內部摸起來會有滑膩感,其實那就可能是生物膜存在的徵兆。當自來水管線未清洗、水流速不穩或營養物質積聚時,在管內水性環境中,極易形成生物膜(biofilm)。這是一種由細菌、真菌與藻類等組成的黏性結構,表面被一層胞外聚合物包覆,能牢牢附著固體或液體的界面上,例如金屬、塑料、水、油等,構築起微生物生存的溫床。

常聽到的沙門氏菌、李斯特菌、大腸桿菌、仙人掌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彎曲桿菌、假單孢菌等疾病細菌,都有能力且快速形成生物膜的型態,致使影響水質、衍生出飲食安全,甚至生物膜中的黏液、脂肪酶或蛋白酶等成分,更會蝕腐金屬表面,造成設備的損壞。

資料來源:細菌的避難所,生物膜(Biofilm)

根據「國際期刊《Processes》(MDPI, 2024)」所發表的研究指出,生物膜對於消毒劑具有高度抵抗力,氯等常見消毒物質無法完全滲透進內部清除細菌。一旦形成,除非以物理方式清洗,否則難以去除。台灣中原大學的研究也進一步指出,當水流速度改變、生物膜鬆脫時,會瞬間釋放大量細菌與污染物進入用水系統,導致飲用水出現異味、混濁或過敏反應。

此外,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論文亦提及,水管內如因受到污染、藥劑或殘留物不慎加入碳源與氮磷營養物質,例如:有機物、氧化性清潔劑或水處理措施錯誤等,異營菌數量可在短時間內激增超過 10 倍,顯示水中微量有機物已足以成為生物膜快速增生的養分。

自來水處理≠終端水質安全

自來水處理流程

台灣的自來水處理流程是一套嚴謹的淨化程序,主要目的在於確保供應給民眾的自來水符合飲用安全標準。這套流程通常包含五個主要階段:取水 → 混凝 → 沉澱 → 過濾 → 消毒。​

其中,最後的一環是消毒處理。在台灣,消毒常使用氯氣次氯酸鈉等含氯化學藥劑,這些消毒劑能有效殺死水中的細菌、病毒及其他病原微生物,防止像傷寒、霍亂等水媒疾病的傳播。根據台灣自來水公司資料,為確保自來水符合安全衛生標準,處理後的自來水中必須保留有效餘氯含量0.2至1.0毫克/公升,以確保輸送過程中仍具抑菌作用 。​

加氯消毒的潛在風險

然而,雖然餘氯是必要的安全防線,但殘留的氯氣也可能帶來副作用,例如影響水的氣味與口感,或與水中有機物反應產生三鹵甲烷等消毒副產物,長期暴露可能對健康有潛在風險。因此,部分民眾會選擇在家中加裝濾水設備,進一步去除餘氯與其他可能的污染物,提升飲用水品質與口感。

台灣的自來水處理流程已具備嚴謹科學依據,能有效保障大多數民眾的用水安全,但若想進一步提升飲用水的健康與舒適性,適當的家庭淨水裝置仍具備其價值與必要性。是否需要加入居家淨水設備,是可根據使用者的需求與水質狀況進一步評估的。

淨水器與軟水機:提升居家用水品質的有效方案

全戶淨水器的功能與益處

全戶淨水設備(Whole House Water Filtration System)是安裝在家庭自來水進水口的水處理系統,目的在於「全面提升整戶用水品質」,其涵蓋範圍從飲用水、洗澡水、洗衣水到廚房與清潔用水。

主要的功能:

  1. 攔截鐵鏽及大顆粒污染物雜質:濾除水中泥沙、鐵鏽、懸浮微粒等大顆粒污染物,避免堵塞馬達、管線損壞。
  2. 降低重金屬:某些進階濾材可吸附鉛、汞等重金屬,避免長期攝入對神經系統、腎臟、免疫等健康造成影響。
  3. 抑菌抑藻:利用特殊濾材(如銀離子、活性碳及聚丙烯材質等)達到一定的抗菌效果,讓成品在接觸水或空氣時能有效抑制細菌、黴菌、藻類等微生物的滋生,能抑制細菌與藻類滋生,降低濾芯或儲水環境二次污染風險。
  4. 除氯除味:去除餘氯與氯味,降低刺激性氣味,改善水的味道與安全性。

益處分析:

  1. 全戶保護:無論是洗澡、刷牙、洗衣還是飲水,全屋用水皆獲得淨化,提升整體生活品質。
  2. 減少保養維修費:管線不易阻塞、家電不易損壞,降低長期維護與更換成本。
  3. 提升居家健康安全:避免吸入餘氯或經皮膚吸收氯氣副產物,降低潛在健康風險。
  4. 降低有機物滋養源:水中的有機物若未過濾乾淨,易附著於管壁形成生物膜。全戶淨水器能有效去除這類污染源,降低生物膜滋生機會,減少微生物在管線中繁殖。

軟水機的的功能與益處

老舊管線中不只會釋放鐵鏽,也易產生水垢,導致水壓變弱、熱水器效率降低。軟水器透過離子交換或物理除垢技術,去除水中鈣鎂離子,防止水垢在管壁或家電上堆積,延長管線與熱水器壽命。

延伸閱讀: 水垢是怎麼形成的

主要的功能:

1.家電保護:減少了水垢的附著與堵塞,可以降低洗劑殘留與加熱異常及堵塞積垢的機率,可以延長涉水設備像是熱水器、洗衣機、咖啡機等設備壽命。

2.節能降耗:水垢是一種「熱不良導體」,當水垢附著在加熱元件表面時,就像「包了一層厚厚的隔熱毯」,使熱能無法有效傳遞到水中,根據研究:1.5公釐水垢就可能造成加熱效率下降達11%,3公釐以上的水垢會導致能源浪費達20%以上,減少了水垢的導熱障礙,可以讓讓加熱設備耗能更低、更有效率。

延伸閱讀: 水垢:吃電怪獸!把加熱棒淹沒

3.清潔力提升:無水垢殘留的軟水能讓水痕白斑與水垢明顯減少,及減少玻璃、電鍍配件等表面的刷洗次數、清潔劑腐蝕情形,讓浴室、玻璃、廚房更容易清潔。

4.節省日常用品:軟水能與皂劑充分起泡,洗劑反應完全,減少用量與清洗次數,讓家中洗衣粉、洗碗精、沐浴乳等用量大幅減少,有助長期節省支出。

5.皮膚與頭髮保養:當我們說「軟水有助於皮膚與頭髮保養」,是因為軟水中已經去除了容易與皂類、洗髮精反應的鈣、鎂離子,這些離子在硬水中會形成皂垢與不溶沉積物,不僅阻礙清潔,還會附著在皮膚與髮絲上,導致乾澀、粗糙與過敏反應。

延伸閱讀:使用軟水呵護您的頭髮跟肌膚

6.減少生物膜滋生:生物膜(Biofilm)是微生物在潮濕或水流環境中附著於表面(如水管內壁、濾芯、熱水器內膽)後,分泌出的「黏性聚合物(EPS)」所形成的保護層。這種結構一旦形成便難以清除,並成為細菌持續繁殖的溫床。根據《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》研究,硬水中的鈣鎂離子會促進形成更致密的生物膜,而在低硬度水中其附著能力顯著下降。

硬水環境是「微生物黏附 + 水垢堆積 + 難以清洗」的三重危機。使用軟水不僅能減少水垢,還能從源頭抑制細菌與生物膜的建立,是維護長期水質與系統衛生的關鍵措施。

廚下式淨水設備的重要性

精密過濾:除了全戶淨水器和軟水機外,廚下型淨水設備安裝於廚房水槽下方,主要目的在於針對飲用水做深層精密過濾,過濾自來水或全戶系統後進入廚房的水源中殘留的微量雜質、化學物與病原風險,確保最終飲用水無色、無味、安全無虞。確保入口的每一滴水都安全無虞。

面對自來水處理副產物:去除餘氯與三鹵甲烷

雖然加氯能殺菌,但氯與水中天然有機物反應(如腐植酸)後,會產生三鹵甲烷(THMs)等消毒副產物。台灣環保署資料指出,這類物質長期攝取恐影響肝腎、泌尿系統與致癌風險(環境資訊中心,2020)。廚下式淨水器能透過活性碳、RO 或 UF 過濾技術,能夠有效去除餘氯與副產物,守住飲水安全。

有哪些方式可以去除:

  1. 煮沸:可去除90%以上餘氯,氯會逸散,但副產物部分殘留;有研究指出煮沸5~10分鐘後總THMs可升高(因水分蒸發濃縮)。
  2. 靜置曝氣:氯可揮發,放置8小時以上開口靜置或攪拌,可降低餘氯,但對THMs去除效果有限。
  3. 活性碳濾芯:吸附餘氯與異味,可去除50~90% THMs,視濾芯品質與流速而定,建議選擇通過NSF 42/53 認證產品。
  4. RO逆滲透:完全去除餘氯,可去除>90% THMs與其他有機污染物,為目前最徹底處理方式,但會去除水中礦物質,建議搭配礦化濾芯。

自來水管清潔與淨軟水設備的相輔相成

在台灣,絕大多數家庭仰賴自來水供應,表面看似清澈,但經過老舊社區、早期建案常用的鍍鋅鐵管或PVC水管,長年下來內壁常佈滿鐵鏽、污泥與微生物膜(biofilm)。2019年環境資訊中心曾報導,國內許多老舊住宅自來水管內部「堆滿黃褐色的沉積物」,甚至有檢測出大腸桿菌超標的案例。即便水源端消毒無虞,但輸送過程中的「二次污染」才是居家用水衛生的最大盲點。

第一步:水管清潔,還給管線乾淨通透

定期進行「住家水管清洗」,可有效清除長年累積的黏泥沙、水垢、鐵鏽、重金屬與可怕的微生物膜病菌。透過清洗工法,不僅可讓堵塞的水管水壓恢復正常,避免用水時忽大忽小、熱水忽冷忽熱,還能避免細菌在水管內滋生與擴散,特別適合家中有幼兒、過敏體質、年長者的家庭。根據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」指出,利用高周波清洗法針對給水管實施清洗,經採樣清潔前後的水體檢驗報告中可看出,此工法確實有潔淨管路的功效。

而且也有許多專家建議每兩年進行一次水管清洗,可以確保家庭水質的安全與健康;另外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,影響居家水質體感與設備壽命的還有水中的「硬度問題」。

第二步:搭配全戶淨水與軟水設備,打造全屋用水防護罩

所謂硬水,是指水中含有較多鈣、鎂離子,這些礦物質會在加熱後會在水管和家電中沉積形成水垢,附著於熱水器、洗衣機內膽、水龍頭甚至浴室玻璃。這些水垢不只讓清潔變麻煩,還會造成家電效能下降、電費升高,甚至提早報廢。

更重要的是,硬水中的鈣離子也會與皮膚表面皂液反應形成皂垢,造成皮膚乾癢、頭髮粗糙、敏感泛紅等問題。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建案開始會導入全戶軟水系統,提升住戶用水體感與環境清潔效率。

此外,全戶式淨水器可先行去除泥沙、鐵鏽、餘氯與異味,而軟水機則進一步防止水垢形成,兩者若再搭配廚下型RO或活性碳淨水設備,便可構築一道從水源進口到飲用出口的「三層防護網」。因此,在安裝淨水器或軟水機前,先進行自來水管道的清潔,可以避免新設備受到二次污染,確保其過濾效果和使用壽命。

結語:從源頭到終端,全面守護家庭用水安全

在現代家庭中,水質的安全與健康息息相關且不容忽視。它是生活的基本要素,所以確保家庭用水的純淨與安全,是維護家人健康的重要環節。

現在越來越多家庭選擇定期水管清潔並搭配淨水、軟水設備,徹底從源頭到終端,全方位保障家庭用水的安全與健康,相輔相成。定期清洗水管可以初步快速消除水中的污染源,安裝淨軟水設備則能持續維持水質的乾淨程度及減少水垢,讓家庭用水更加潔淨、健康,提升整體生活品質。這~不再是豪宅的專利,而是對家人健康與生活品質最基本的守護。

從源頭守護居家用水品質,你家的用水,準備好升級了嗎?

相關文章

水質改善怎麼選

水質改善怎麼選

看起來透明無色的自來水,實際上可能會有一些潛在的危害,它可能藏有肉眼看不見的泥沙髒污、鐵鏽、重金屬、餘氯甚至硬水垢,所以改善水質,其實就是改善生活、提升品質的重要關鍵。